抗霉菌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业药师答疑居家防疫,请警惕这些儿童用药 [复制链接]

1#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用药不能只靠“掰”与“猜”。

医生在开药时,经常采取将成人用药酌情减半等方法;家长对于婴幼儿用药意识不足,缺乏常识。现在疫情居家,在不方便问诊的情况下,家长们还把药溶在牛奶或者糖水里,或是擅自拿着成人的药,减量后给宝宝服用。

—1—

儿童用药

会陷入哪些坑?如何避开?

很多家长也许会说:我们没有任何医学背景,当然是医生让怎么用就怎么用喽。但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是客观事实,每个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不可能事无巨细的跟你解释和交代所有的用药细节,况且某些用药知识,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医学背景,你也可以掌握。

比如美林和泰诺林这两种药物,几乎每个家长都知道,退烧药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经历过发热的过程,但这两种药,你真的会用么?

我家楼下邻居有个两岁男宝,一家三口外加奶奶一起照顾孩子。一天夜里,我被家里急促的敲门声吵醒,打开门后,门外站着一脸歉意的孩子母亲。她说:真的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了,但是有个紧急情况需要您帮忙。

原来孩子半夜发烧,奶奶错把美林的滴剂当成混悬液喂给了孩子,灯光昏暗奶奶又眼花,就记得上次给孩子吃这个药的时候喂的是4毫升。她不知道的是,混悬滴剂的浓度是混悬液的二倍。喂了之后妈妈检查出问题,才急急忙忙的赶来求助。

她问我:医院洗胃?我问了孩子的体重之后,觉得这个药量不足以导致中*,建议可以先观察。稍后如果再次发热,两个小时以后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也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同时嘱咐,家里一个品种的药物只保留一种就好,因为这种吃错药的情况并不少见。

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在接到的咨询中还会存在给孩子服用大人药物,泡腾片没泡水就直接吃进去,孩子自己偷偷服用药物等等的情况。

不要以为这些意外离自己非常远,危险往往发生在我们自以为不可能发生的时候,而每当危险一旦发生,则会让人后悔不已。

我们要把这些能避免的意外尽量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比如定期排查家里药箱,把药物放在高处,安排家里专人给孩子喂药等等。

说到喂药,每个家里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儿子丁丁小的时候,曾经因为喂药,被碰掉了半颗门牙,我也曾经因为喂药的问题差点三十六计挨个尝试。等到当当生病的时候,更是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就是不吃,好在大多都是一些可以自愈的疾病。

没有一种喂药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同样也没有一种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应对所有情况的疾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只有更新自己的知识,仔细分析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让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加从容。

除了之前说到的最基本的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有一些常识作为父母同样需要注意。

比如在某个妈妈群里,大家推荐了一个特别好用的海淘湿疹膏,你回头看了看怀里满脸湿疹的宝贝,会不会立马跟风下单?

同事闲聊中提到这波儿孩子发烧吃阿奇霉素特别好使,你会不会立马去附近的药店买来给孩子服用?

严格来说,像阿奇霉素这样的抗生素需要处方才能购买,而你家的药箱里面是否常备了类似头孢一类的抗生素,而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你又是依据什么来给孩子使用这些药物的呢?

就在前些日子,一些专业机构专门对国内市场上的湿疹膏做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八种抽查产品中居然有六种违规添加了激素类制剂,其中不乏强效激素。

很多家长过于排斥用激素治疗湿疹,但激素却恰恰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重度湿疹的一线治疗方案,安全而且有效。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孩子的偏弱效的激素。相比于这些靠谱的药物,反而是那些不知道偷偷摸摸添加了什么的产品才更让人不放心。与其稀里糊涂的让孩子承担不良反应的风险,不如明明白白的按照医生交代的药物来使用。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海淘药品同样是儿童用药的重灾区。不要迷信国外的药品监管力度:

日本的面包超人儿童系列的某个产品,之前一直含有可待因。这可是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成分,可直到最近两年这个产品才更换了配方。美国的顺势疗法等也同样不被业内人士认可。

几乎所有儿童常用的药物国内都有,也有进口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美林和泰诺林,没必要漂洋过海的去海淘国外的退烧药。语言问题,购买途径是否靠谱的问题都会增加孩子的用药风险。

刚刚还提到了抗生素,我是不建议家长在家里常备抗生素类制剂的。一方面这属于处方药物,不适合我们自行在家决定使用。另一方面,抗生素的滥用是个全球性的大话题,真的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因为抗生素的滥用达到无药可用的那一天。

抗生素通常用来对抗细菌感染或者支原体感染等等。而孩子从小到大的绝大部分疾病却是病*感染引起的,这些病*往往可以自愈,抗生素对它们来说没有任何治疗意义。很多妈妈觉得我孩子这次生病,我给她吃了抗生素,好的很快,所以我下次孩子再有类似症状一早就把抗生素给顶上。

但是,你怎么知道孩子吃了抗生素好得快,不是疾病本身到了自然的自愈时间而好的?而你又怎么知道孩子这次的疾病和上次的一样?

即便是专业的儿科医生来判断孩子是否是细菌感染也要综合着孩子的发病过程,表现症状,详细的检查,必要时候还要结合着一些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才能判断,作为非专业人士的家长们,我觉得还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的好。

类似以上的误区还有很多,我们发现,凡是这些称作“坑”或者“误区”的用药方式,对孩子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衡量之后,还是避开为好。更多的内容不再展开,我会在书里列出。我们争取做到,曾经掉过的坑不再迈进去,而没掉过的坑看到了,学会绕道走。

避开这些误区之后,你也许仍然会很迷茫,感觉在面对孩子用药的时候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就说说,面对儿童用药我们应该掌握的四大原则。

—2—

面对儿童用药,

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一,对症用药,尽量选择单一成分。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孩子有怎样的症状,我们就用怎样的药物。比如,在不能确定孩子是什么疾病的时候,孩子状态还不错,我们可以在家观察。同时对症用药,比如孩子最常见的就是发热,那我们就给他在必要的时候使用退烧药就好。

药物使用的时机也要心里有数,很多家长过于教条的理解,发烧38.5以上需要吃退烧药,以下呢则不需要吃。其实并不是这样,退烧药的使用时机要结合着孩子的精神状态来看,有时候哪怕没超过腋温38.5,但是孩子蔫蔫的,或者烦躁不安,也可以尽早服用退烧药物帮助孩子缓解不适。

如果孩子鼻塞流鼻涕影响到生活,可以用生理海盐水护理,还有必要时使用的一些化痰药,平喘药等等,这些都属于对症用药。

在诊断没有明确之前,我们只是需要这些对症的药物来帮助孩子更舒服一些就可以了。

其实大多数的可以自愈的疾病,比如普通感冒,手足口等等,即便诊断明确了,采用的治疗原则仍然是对症用药来帮助孩子更加舒服的度过整个病程。

在给孩子选择对症药物的时候,我们尽量选择单一成分的药物,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药,比如孩子发烧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但现在有很多对症的药物都是多种成分制成的复方制剂,最常见的就是小儿感冒药,这些药物对疾病的恢复没有实质性帮助,复杂的成分会增加孩子不良反应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复方感冒药不建议四岁以下儿童使用,原因就是使用这类药物,收益并没有大于风险,利并没有大于弊。而四岁以下儿童在我们国内使用复方感冒药的却很常见。

二,对因用药,处方药物需要遵医嘱。

字面上解释就是,针对引起孩子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治疗,这相比对症治疗要复杂一些。

有些时候需要医生帮忙诊断,必要时还要结合一些实验室检查作为依据。比如之前提到的抗生素,就属于对因治疗的范畴,孩子发热只是症状,如果确定了引起孩子发热的罪魁祸首是细菌,这时候就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又比如婴儿时期常见的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球菌属于真菌的一种,我们通常首选给孩子使用外用的抗真菌药物,比如制霉菌素。这种也属于对因治疗。

你说这些药物就一点风险都没有么?并不是,但是如果不解决引起孩子疾病的这些病原体,孩子有可能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去发展,比如可能引起全身感染或者重要的脏器受损,还有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相比于这些严重的“后果”,这时候的用药对孩子来说,就是利大于弊的。

话又说回来,其实对因治疗的同时也是间接的对症治疗,因为引起孩子疾病的根本原因解决了,稍后的症状自然就会缓解。但现实中引起孩子大多数疾病的往往是可以自愈的病*,那这种情况其实只需要对症治疗并且耐心等待就好了。

三,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在没有开通咨询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儿童滥用药物的情况这么普遍。当更多的妈妈发给我给孩子的药单,我才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这些用药有时候不仅仅是妈妈们自己给孩子用的,医院,医生给孩子滥用药物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很多家长习惯了开药之后发药单问问我们,哪些能用?哪些没必要用。但更多的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是薄弱的,只能一股脑儿的全部给孩子使用。

我曾经看到一个医生给九个月幼儿急疹的宝宝开了三种中药外加一种感冒药,而幼儿急疹本身属于自愈性疾病。

还曾看到过一个家长给自己过敏性咳嗽的宝宝连续服用了半个月的抗生素,过敏原因引起的咳嗽需要避开过敏源的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这种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就是典型的滥用。

如果我们判断不好一个药物该用还是不该用,还是遵循以上两个原则,首先分析这个药物是针对孩子的症状?还是针对孩子的病因?

如果这两种都不属于,那你恐怕就要仔细想想,也需要把它归类为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的范畴了。

四,没有安全数据的药,尽量不用。

对于那些真的属于对症或者对因的药物,也不是一股脑的都可以拿来给孩子使用。也要看看从孩子的基本情况,家族遗传史以及年龄特征来分析,这些药物是否适合孩子。

对于大多数健康儿童,我们只需要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