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霉菌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可小觑的IFD病有些人逃过血癌,却没逃
TUhjnbcbe - 2023/8/23 20:32:00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http://m.39.net/pf/a_4791289.html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随着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在血液肿瘤领域的应用,近年来IFD发生风险增高。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正式发布《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简称“新版诊疗原则”)。

在指南中,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基于近年来IFD一些新的研究数据和变化,参照欧美等相关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真菌感染有多可怕?

“血液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的患者,除了要忍受疾病带来的折磨外,还极有可能在治疗期间遭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而一旦发生,则面临着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速度快,治疗效果不理想、高昂的治疗费用等问题,给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表示,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会在治疗过程中影响到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无形中增加了IFD的感染几率,此版指南除了将这类病人增列为高危群体外,在诊断方式、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上均做出了新的调整,根据中国自己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中国的标准指南。

据悉,真菌广泛地存在于大自然中,人类无法避免接触,有些真菌对人体有益,有些则容易引发人体疾病,而侵袭性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侵犯内脏器官及皮下组织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真菌侵入人体内,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

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根据国内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为2.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为7.7%,而近年来发现,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也会导致侵袭性真菌病的风险增高。

上海交通大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胡炯教授表示,看似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不高,但它却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外数据显示,过去20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病死率高达50%。国内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血液恶性疾病接受化疗总病死率仅1.5%,确诊和临床诊断为IFD患者病死率则高达11.7%,而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病例中有18.6%为IFD相关。“这几个数字大家就可以体会到真菌感染是很可怕的。”

从预防到治疗全链条

尽管侵袭性真菌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但是随着医学发展,我们在治疗及预防领域已经拥有应对疾病的丰富经验。

医院血液科主任刘启发教授表示,第六版指南修订的亮点主要是注重它的实用性和引领性,上一版美国的IFD指南及欧洲骨髓移植指南都引用了中国循证经验,包括二级预防相关的一些研究,已经被美国引用了。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教授表示,第六版指南主要是以中国的循证医学、中国的经验来做预防和经验性治疗,随着科技发展及药物的进步,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提升IFD诊疗水平。

侵袭性真菌病的管理,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链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诊断发挥着重大作用。*晓*教授表示,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大的困难是找病原菌,在实际临床当中,大部分病人达不到确诊的级别,因此,找到一定的IFD的证据成为驱动治疗的关键。

胡炯教授表示,根据患者的危险度决定我们的诊断治疗策略,对于低风险的患者,预防性药物治疗得不偿失;对于放化疗、干细胞移植、使用靶向药物或抗病*药物从而引起免疫力下降的高风险患者,则需要将治疗前移,提前使用抗真菌的药物,目标是尽可能减少IFD相关的死亡。

还需预防巨细胞病*

据统计,我国血液干细胞移植患者数量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对于骨髓移植的患者群体,除了做好IFD的预防与治疗外,吴德沛教授早前曾表示,这类患者大多还会携带巨细胞病*(CMV)。

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孙于谦介绍,健康人在5岁之前其实都感染过巨细胞病*,感染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症状,只有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巨细胞病*会再次被激活给患者带来危害。现在巨细胞病*是我们在移植中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之一,也是移植医生日常要处理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由巨细胞病*引起的疾病包括肺炎、肠炎、肝炎、脑炎、视网膜炎等,发病时病情急、进展快,如果处理不慎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孙于谦表示,在移植过程中,巨细胞病*发作除了导致生存率的下降外,治疗CMV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合用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副作用。

“巨细胞病*相关并发症曾是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吴德沛表示,现在患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都要通过各种手段消除或抑制巨细胞病*。移植后1年内,特别是最初的天都需要对巨细胞病*进行密切的监控和预防。一旦患者出现相关症状体征,则需要即刻启动抗巨细胞病*的治疗(抢先治疗)。

吴德沛教授表示,“尽管临床抢先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死亡风险,但现在还没有非常理想的预防药物,使巨细胞病*不再活化。”吴德沛教授期盼,有更好的药物能够预防巨细胞病*的活化,或者更安全有效、价格更亲民的药物在临床运用,按住巨细胞病*再激活的苗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从而让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可小觑的IFD病有些人逃过血癌,却没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