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医院骨关节外科岳冰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尖端科学》(影响因子15.8)在线发表一则“老药新用”的成果。团队发现,临床上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商品名如扶他林、戴芬等),可用于治疗骨关节术后感染常见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证实该药物能够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协同抗菌效果,有效降低MRSA的耐药性,使其对传统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再敏感。该发现可为骨关节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途径、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耐药菌的广泛传播,MRSA感染成为影响骨关节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MRSA是临床上常见的*性较强的细菌,具有广谱耐药性,被称为“超级细菌”,它对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耐药。更不乐观的是,MRSA还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产生修饰酶,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等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术后感染,患者常要面临多次手术清创、引流和长期抗生素治疗,可能会造成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
在该研究中,岳冰课题组致力于探究骨关节术后感染的早期预防和治疗,通过结合前期临床观察和系列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双氯芬酸”具有抗耐药菌效果。体外研究发现,低剂量的双氯芬酸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协同抗菌效果,有效降低MRSA的耐药性,使其对传统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再敏感。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进行连续传代20天后,MRSA也不容易出现耐药性突变。
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特殊性,研究组在该药物对金属表面相关生物膜感染预防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低剂量双氯芬酸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组合表现出显著优势。动物体内感染模型试验进一步证明,双氯芬酸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MRSA感染。该联合用药方案的发现,在预防骨关节术后早期耐药菌感染方面有广阔前景。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