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霉菌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低温期第一杀手,水霉病来势汹汹,这份预防
TUhjnbcbe - 2023/10/8 17:06:00

进入冬季,水霉病是鳜鱼、加州鲈等淡水鱼类养殖户将会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水霉病是大家熟悉的常见病害,又称腐霉病,白毛病,由真菌引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入冬及早春和阳光不足、阴雨连绵的季节。以早春、晚冬水温较低时(13-18℃)最为流行,苗种因冻伤,虫咬或机械损伤没有及时治疗,以至霉菌侵人伤口,严重时患病鱼游动缓慢、呆滞,摄食减少,最后消瘦或继发细菌性疾病感染而死亡。病原是由水霉或绵霉引起,水霉菌大多广泛分布在淡水中,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水产动物均可感染,是最常见最严重的水产常见病症之一。

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是真菌感染皮肤时使皮肤长霉,肉眼可观察到棉絮状附着物;感染鳃丝时,使鳃丝发白或有出血点:鱼卵感染水霉时,其外部着生有菌丝,看上去像长有绒毛一样,俗称“生毛”,严重者导致受精卵大量死亡。

水霉病不会直接造成鱼死亡,而是寄生水霉后导致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最后导致鱼死亡。

水霉病爆发有时还会造成鳃霉,鳃霉会繁殖,病鱼不进食,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治疗。终会因呼吸受阻而死亡。水霉病的发病机理是一致的,就是寄生水霉的鱼体一定是有伤口的,水霉菌通过伤口将菌丝扎根到鱼的肌肉组织中,一部分长肌肉里生长,一部分向外生长,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毛”。

水霉的一般特点

1、种类: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其形态、习性相似。

2、水霉的生长适温:水霉生长适温在13-18度,28度以上受到抑制,故水霉病25度以下都会发生,而28度以上较少见。个别情况下30度左右也会出现,但极少见,跟鱼体受伤严重有关,另外也可能跟水霉的种类有关。

3、水霉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水霉的孢子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且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所以,想创造一个完全没有水霉的环境是不可能的,严格的消*和隔离得不偿失。

4、水霉是腐生性的,只会寄生于体表的伤口处(就是说有腐肉的地方),也就是说,对于体表完整的个体一律不感染,哪怕是水里充满了水霉的孢子都不会。

水霉病的病因

1、体表外伤。

体表伤口被真菌孢子感染易诱发水霉病。体表外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如经常拉网,导致鱼体出现外伤。

②寄生虫感染形成体表外伤。

③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等,使鱼体受伤。

2、破坏黏液。

鱼类体表黏液被破坏,鱼失去体表保护而易于感染水霉病。黏液破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换水过勤或换水时水温不合适,换水速度过快,过急,造成水体PH值聚变,直接刺激鱼体,破坏保护黏液。

②不经常换水,不经常消*,导致水质差,有害物质增多,使鱼体表黏液大量脱落,鱼体表粗糙。

③用外寄药过量也可能破坏保护黏液。

3、免疫力低。

鱼本身体质较差或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使鱼体极度饥饿、营养不良等,造成鱼类免疫力低下,易感染水霉病。

水霉病—低温期第一杀手,养殖户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安进水产研发中心专家组历经数年,精心研制而成,让养殖更加事半功倍,“真菌红克”+“水霉净”系列组合,不仅对水霉、鳃霉有极强的穿透和剥离作用,又能消除霉菌滋生诱因,收敛止血,修复创伤,改善水体,净化水质!

水霉形成的症状及原因

水霉菌在水中伺机等待,当鱼体受伤以后,水霉菌通过伤口进入,在坏死组织开始发芽形成菌丝,但当我们看到鱼体表出现一层白毛时,此时的菌丝已经生长到鱼体体内,菌丝在温度适宜的范围内不断扩大向外延伸,形成棉絮状覆盖物,并且在菌丝末端形成孢子囊,孢子囊放出的游离孢子在水中各处传播,造成更多的水产动物发病,未受精或活力差的鱼卵也易感染,此时水霉病已经通过潜伏期到达爆发期。后期严重时鱼体皮肤受损肌肉裸露,并且鱼体体表拖着一层白毛,它们不断消耗鱼体的营养,而后鱼体因消耗太多体能而死亡。

水霉病的发生也完全不是不可控的,当鱼体由于各种原因(拉网、冻伤、密度大、寄生虫等)出现伤口时水霉的孢子也就可以乘虚而入钻进伤口,水霉孢子便在伤口中“生根发芽”慢慢生长,此阶段肉眼是看不到的,此时是潜伏期。如果外界温度升高时水霉将会自动脱落。

水霉病发病起因及危害

水霉病发病主要是因为鱼体表受到损伤而导致,主要来自以下原因:

①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鱼体处于相对密集状态,相互挤压或擦伤。

②捕捞:在冬季或早春水温较低进行干塘,由于操作不当或拉网时间过长,引发鱼类剧烈跳跃、撞击,造成鱼体体表部分鳞片脱落。

③低温冻伤:在冬季寒冷条件下进行拉网起捕,或者囤养池水位过浅,因寒潮等天气引发鱼体冻伤。

④冬春季池水过于清瘦,保温性差,易于水霉孢子的游动附着,增加了感染的机率。

⑤池中有死鱼:由于水霉菌是腐生性的,在死亡鱼的尸体上水霉的繁殖速度特别快,进而感染其它受伤的鱼。

⑥体表寄生虫: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在晚秋气温下降后,未用最后一次杀虫药,致使体表原先残存下来的寄生虫(如锚头蚤、中华蚤等)得以存活,寄生部位存在伤口。

⑦其它因素:鱼体极度饥饿或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下等。

水霉病的危害

1、水霉病感染部位,表层菌丝向外延伸生长,呈棉絮状覆盖在鱼类体表。营养菌丝深入肌肤,蔓延侵入附近正常组织。由于水霉菌代谢产物能分解鱼组织,随着水霉病的加剧,病鱼患处腐烂加剧,鱼行动迟缓,食欲降低,最终死亡。

2、发生水霉病时,会导致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3、体表黏液脱落造成的水霉病比较特殊,不会形成棉絮状,其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体表发亮、发青、发黑,体表很粗糙,大量的鱼浮在水面,头朝上,类似缺氧浮头。这种病情较难治,而且死亡量大,面很广。

水霉病的预防

知道引起水霉病的主要七大原因以后,就可以针对这七大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水霉病如果做到位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提高水温

大家都知道夏天是很少有水霉病的,水霉病一般产生都是在低温的时候冬天或者是初春,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提高水温,从而预防水霉。比如在冬天的时候搭盖温棚塑料大棚,也可以在温度低的时候添加一些地下水。地下水是冬天热,夏天冷,如果成本可以承受,甚至可以烧锅炉来提高水温。

提高水温是预防水霉病的一个治本的办法。很多品种,有搭盖温棚和没搭盖温棚,水霉的发病率会差十倍。像福建的*鳍鲷,如果有搭盖温棚,水霉病基本上是很少的,如果没有搭盖温棚水霉病就爆发严重。

2、提高盐度

研究表明,盐度超过8‰的时候,水霉的发病率是大幅下降的。当然各个品种对盐度的耐受力是不一样的,有些淡水品种不一定能承受高盐度,所以根据各个品种不同的耐受力,在低温水霉爆发之前,添加一些海水或者地下咸水,或者人为的补充一些盐巴,也可以补充一些海水晶等等,来适当提高盐度,以抵抗水霉病的爆发。

如果是在海水的养殖池塘或者是鱼排上面,基本上是看不到水霉的,在盐度越高的情况下,真菌就越少见。因此在一些高盐度的品种当中,如果把盐度提高到一个它能够耐受的一个范围,盐度越高,这个品种的得水霉的概率就越低。所以提高盐度是预防水霉的一个非常实用的一个诀窍。

3、防止感染

也就是防止真菌感染,在低温到来之前,要提前做好这些分池、选别、抓鱼等等的工作,并且要在这些操作的过程当中防止鱼体受伤。前面说过,如果在冬天又是在低盐度的水体当中,鱼体一旦受伤,感染水霉的几率是百分百的。所以每次的操作要非常小心,要细致,不要让鱼体受伤。

另外,在每次人为操作以后要做好这个消*的工作。当然,在没有进行这些操作的时候,最好在低温来临之前,也要进行一些定期消*的工作。在进行消*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要控制一下用量,一定要防止过量造成鱼体的受伤中*。

4、寄生虫的防控

寄生虫一旦感染以后就会造成鱼体的受伤,也会造成鱼体因为痒痛,去绳子、柱子或者池底进行刮擦导致受伤,进而感染霉菌。所以在低温季节一定要提前杀灭寄生虫,在杀完寄生虫以后也要做好一个消*的工作,收敛伤口。

另外,在使用杀虫剂的过程当中注意千万不要用药过量。在用药过量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造成鱼体因为用药的中*受伤,进而感染水霉。因为用杀虫药用得过重,鱼类在冬天感染水霉的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5、控制密度适当

如果密度越大,水霉感染的几率就越高。所以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以为冬天水温低,水产动物的活动就会减少,以为这样就不容易缺氧,然后就盲目加大单位的密度,这是非常错误的。

很多人会在冬天的时候把两塘鱼合成一塘鱼,以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其实冬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水霉大量爆发,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种适当的密度,以安全度过冬天这段水霉多发期。

6、管好底质和水质

很多人在冬天不再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温期第一杀手,水霉病来势汹汹,这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