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霉菌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夏日将至,中医日常调理防治痢疾
TUhjnbcbe - 2024/6/8 2:14:00

中医认为得痢疾是有心理因素的。如果一个人整日生活在惊慌之中,不信任任何一个人,长年累月的思想负担会造成脾虚而衰(脾主思),自然会诱发肠道痉挛,随情绪变化而时轻时重,久泻不止。

清代名医徐灵胎是一名自学成才的高手

痢疾属于中医学“肠僻”、“滞下”等范畴。其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及内伤饮食,湿热邪毒积滞肠道与肠内正气相搏,肠道脉络受损,气滞血瘀,邪毒内郁,气机壅滞,肠失传导而致,继而邪入心包,扰神明及风火相煽引动肝风。痢疾为患,无论虚实,肠中总有积滞,而气血失于流畅,故去滞、调气、和血为治疗痢疾的基本原则。在治疗上,初痢宜通,久痢宜涩,对老年久病体虚者,以温中健脾为宜。在现代医学看来痢疾是典型肠胃疾病,症状是上吐下泻,如果合并咳嗽流鼻水等症状,就不是痢疾。如果上厕所时解不出来,肛门口也感觉疼痛,极可能是感菌性痢疾,要赶快就医。杆菌性痢疾起因于小肠末端及大肠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粪便中有血迹、黏液及细菌群落形成之脓,然而约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样下痢。痢疾可以通过接触而传染,所以也是一种传染病。夏天是胃肠疾病易发季节,如痢疾、腹泻等。一是气候炎热潮湿,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二是人体夏季脾胃功能薄弱,中医称“湿困脾阳”,胃肠功能低下,容易遭受外邪侵袭。三是人们贪凉饮冷,或外感寒湿,更容易伤及肠胃,所以稍有不慎便闹肚子。

马齿笕非常普遍,是天然的保健食品

如果得了痢疾,可以吃点大蒜拌马齿苋,马齿苋又叫马虎菜,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是防治痢疾的好药,且营养丰富,可蔬可食。生大蒜也是杀菌消炎的,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另一种药是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夏季外感寒湿引起急性胃肠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药,服之即效。还有黄连素,效果也不错。医院里就诊,千万不要贻误病情。痢疾最直接的原因是吃了生冷不洁变质的食物。所以在夏秋季节,吃的食品一定不能放太久,放在冰箱里也要加热后食用。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开,如无条件者,至少在每次使用前用开水烫一下。做凉拌菜,生菜,最好加点大蒜,姜,醋等可以杀菌消毒。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宋朝孝宗皇帝患了痢疾,御医们束手无策。御医总管急得没法,忽想起他路过的一家说能够治痢疾的小药铺,就把掌柜召进宫中。掌柜问了孝宗的情况后,得知孝宗喜欢吃海鲜,经常吃螃蟹,断定痢疾就是因为吃海鲜过多造成的。于是就开了一个药方,采新鲜的河藕用金杵臼细细捣成汁,把藕汁和热酒调和后服用。果然,孝宗的痢疾很快就治好了。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可以导致脾胃受伤,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疾患。河藕味甘、性平,有凉血止血、生肌止泻,祛湿的作用。热酒亦有杀菌、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因此用河藕捣成汁后再加上热酒可芳香化湿,温中散寒,对于治疗过食海鲜造成的痢疾很有效果。所以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吃海产品时最好也要同食生姜,以便保护肠胃。例如吃螃蟹或大闸蟹时一定要蘸着姜末和醋,姜具有温中散寒和解毒的作用,而醋能祛除蟹肉的腥味。所以,夏秋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另外卫生习惯也很重要,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发现痢疾病人,要及时隔离,预防传染。

乌梅能够生津,止泻痢,止咳

喝茶也是一种很好的防治痢疾的方法。据现代研究观察,茶叶浸剂或煎剂对各型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中药大辞典》记载:用茶叶治疗痢疾的方法很多,轻症可用普通绿茶浓泡饮服,重症则可用茶叶浓煎剂口服或灌肠,也有用茶末制成丸剂、片剂的。用茶叶治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的治愈率较高。还可以用茶叶和其它药物配合起来作药茶饮料,比如大蒜,乌梅,马齿苋,生姜,黄连,仙鹤草,白扁豆花,石榴皮,夏枯草,刘寄奴,凤尾草,半边莲,海金沙藤,火炭母,辣蓼,杠板导,人苋,地锦,大飞扬,地榆,仙鹤草,忍冬藤,三颗针,鸡眼草,紫花地丁,车前草,杨树花,天香炉,鱼腥草,榄核莲,蔷薇花,金银花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蒜和乌梅。

蒜,大蒜又名葫,为百合科植物的根茎,其性温味辛辣,所含大蒜辣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于细菌性、真菌性与原虫性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与预防价值。明李时珍着《本草纲目》称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痛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几千年来,大蒜在中国和意大利等国一直是民间常用药。大蒜曾是罗马帝国的秘密武器,古罗马军队要食用大蒜来预防疾病--尤其是胃部的小毛病。古罗马人还用大蒜治疗伤风、哮喘、麻疹、惊厥等疾病,疗效极佳。古代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建议用大蒜治疗感染、创伤、麻风和消化功能紊乱。据埃及的象形文字记载,修建金字塔的工人得到大蒜,以保持身体强壮和健康。古代以色列人为他们随摩西逃往荒野时把大蒜留在埃及感到遗憾。古希腊运动员将大蒜作为保健食品。公元5世纪,印度人发现吃大蒜能增强智力,嗓音洪亮。在中世纪的欧洲,大蒜被用来预防瘟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青霉素和磺胺制剂药物供应中断时,医生用大蒜防止坏疽。中医研究发现,用大蒜3至5瓣捣烂开水送服或取独头蒜以炭火烧熟,每次服3克,可治痢疾、急性肠炎;每日服数瓣醋浸蒜治心腹冷痛,3日可愈。口服大蒜汁加奶油可治高血脂症。大蒜4头切片煎水趁热熏洗外阴可治阴部瘙痒;生吃大蒜配合温盐水漱口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好方法。

梅子原产于中国,根据成熟的程度和加工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未成熟果实称为“青梅”,初熟时称为“黄梅”,经草烟熏至黑色时,称为“乌梅”,盐或糖渍的称为“白梅”。自古以来,乌梅作为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受到医家的广泛重视。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则载有“乌梅丸”以治疗蛔厥。《本草纲目》则记载乌梅能“敛肺、涩肠,治久咳、疟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磺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乌梅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齐墩果酸样物质、蜡样物质等,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癣菌、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实乌梅还有抗过敏作用。乌梅的钾含量较一般水果高,故对于常服利尿药者,可吃一些乌梅来补充钾。中药学认为乌梅性平、味酸、无毒,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的功效,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等症。近年来其临床应用不断拓展,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敏性结肠炎、银屑病、子宫脱垂、龋齿、荨麻疹、神经衰弱失眠症、霉菌性阴道炎、失调性子宫出血、足跟痛等病证。乌梅虽治病甚广,但概括起来,其功效主要有四:一是收敛之功甚强,故大凡汗出津泄、气虚陷下、泻痢滑肠、吐衄崩漏、遗精带下、肺虚久嗽等虚损滑泄之症,均可奏效;二是补养之功甚伟,乌梅能养阴生津而润胃护脾,又滋养肝阴,故精气耗伤之证皆可用之,卓有功效;三是有止痛之能,乌梅可舒筋缓急、利胆安蛔,故凡筋脉拘急、肢体疼痛,以及胆道蛔虫、肠虫挛痛之症皆可用之而收功。四是有腐蚀之功,乌梅可去青黑痣,蚀恶肉,平胬肉,故临床用其治疗胆囊息肉取得良效。

所以夏天吃菜时要加点大蒜,饭后喝一杯乌梅茶,谁还会拉肚子呢?

若不懂古汉语便打不开中医的宝库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日将至,中医日常调理防治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