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第一大播种面积的主粮作物,近两年由于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玉米价格节节高升,也促进播种面积进步扩大。为了进一步追求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各个区域之间频繁的引种,以及近几年气候、耕作模式的变化等等进一步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如21年玉米茎基腐病在黄淮海部分地区爆发、玉米大斑病在西北地区爆发等等。
了解品种抗性和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对病虫害的防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玉米目前比较常见且危害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和玉米产量影响影响因素。
玉米主要病虫害有:
主要虫害有:蓟马、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螟、粘虫、灰飞虱、桃蛀螟、蚜虫等。
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穗腐病、大小叶斑、弯孢叶斑、锈病、褐斑等。
环境条件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不同的环境条件适合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玉米叶斑病适宜发病的温度在26-32℃,湿度较高,降雨有利,60-72小时可完成一个侵染循环。锈病发病温度15-31℃;形成孢子堆适温24-27℃。高湿利于发病。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担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6℃,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6℃~35℃。玉米大斑病适宜发病温度在20-25℃,对湿度要求高。
耕作模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黄淮海区域一年两熟,主要是小麦玉米轮作,东北、西北一年一熟主要为大豆玉米轮作或玉米连作,除西南外大部分地区玉米单粒播种。
品种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不同品种抗性不同,要根据播种区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
玉米主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
一、苗期常见问题:
俗话说苗好谷一半,良好的幼苗对病虫害的抵抗以及后期的增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在实际的种植中玉米的这三类苗时常发生:病苗、小苗、弱苗。造成这三类苗的因素比较多:
1、根腐病:根腐病由于根系生病受损,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造成苗弱、苗小,随着病害的加重,最终造成死苗。
2、种子问题:好的种子是长好苗的前提,如果种子质量不达标或种子带菌,会影响出苗、以及苗期病害严重,造成弱苗、小苗和病苗。
3、秸秆还田质量问题:秸秆还田不仅造成大量的土传性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增加幼苗染病风险。秸秆在土壤中腐烂还能释放热量和有毒气体,造成幼苗不长新根,或使根系受损。
二、玉米常见虫害:
1、玉米蚜虫
为害玉米的主要有棉蚜、禾谷缢管蚜、玉米蚜等。
玉米蚜虫为害的形式:
蚜虫为害后期果穗表现症状
玉米蚜虫为害对产量的影响
2、黏虫
属于迁飞性害虫,在东北一年可发生两代,成虫约7-10天左右发育成熟开始产卵,一代卵期约5天左右,幼虫期20-30天,蛹期月8-13天。二代卵期3-4天,幼虫21-28天,蛹期20天左右。
黏虫田间为害症状:
三、玉米常见病害
1、玉米大斑病危害田间症状
大斑病发生的品种关系
1、诱发因素: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先玉及其衍生品种。
2、病株率和病叶率:7月中旬病株率达80%以上,病叶数达20%以上。
3、初始发病期:第一病斑出现在6月上旬,6月底发生率达到80%以上,重发生可能性大。第一病斑出现在6月下旬及7月份,病株率30%以下。则轻发生。
2、玉米矮化病
主要症状茎基部开裂,苗期出现黄条纹,后期大部分植株矮化丛生,极少数可以正常生长结穗。
玉米矮化病防治药剂筛选
3、玉米丝黑穗病
典型症状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单循环病害。
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冬孢子萌发后一般在种子发芽或幼苗刚出土时侵染胚芽,造成系统侵染。
4、玉米瘤黑粉病
典型症状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玉米的果穗、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等部位均可生出肿瘤,但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肿瘤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坚硬。
冬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混杂在未腐熟堆肥中的冬孢子和种子表面污染的冬孢子,也可以越冬传病。冬孢子萌发生长出菌丝后,从玉米幼嫩组织直接侵入,或者从伤口侵入。
瘤黑粉和丝黑穗病的主要区别是瘤黑粉玉米整株都可以发病,丝黑穗病则主要危害雄穗。
5、玉米苗枯病
玉米幼苗在3-4叶期开始显症,地上部叶片发黄、心叶萎蔫、干枯、植株矮化。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根毛数量减少,无次生根或少有次生根,初生根皮层坏死、根系变褐坏死。种子带菌或病原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菌来源。不利的土壤状态及粗放的栽培管理加重病害的发生。
6、玉米茎基腐病
病原复杂,已报道20多种,症状类型多样,条件适宜病情发展快,主要由镰刀菌和腐霉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侵染根系,致使根腐,髓部空腔,根毛减少。
茎部症状: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不规则褐色病斑,缢缩变软易倒伏,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发病后期果穗苞叶松散,果穗下垂,穗轴变软,籽粒干瘪,种子内部带菌。有些镰刀菌还可以引起穗腐病。
7、玉米霜霉病
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的玉米种植区;我国个别地区曾有报道。(检疫对象)可引起局部和系统侵染,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系统侵染的幼苗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重病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或是果穗与雄花畸形。叶片出现淡绿色、淡黄色、苍白色或紫红色的条纹,湿度高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
病原菌随种子远距离传播,以种子内潜伏的菌丝体、杂草寄主上的病原菌、田间病残体或土壤中的卵孢子越冬,成为田间病害初侵染来源。
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
1、因地制宜选择抗性品种
抗性品种指的是抗病品种,目前抗虫品种缺乏。品种抗性在审定公告和种子包装袋上均有明显标注。品种对靶标病害的抗性分为5级:高抗、抗、中抗、感、高感。重病区选择高抗/抗级别;常发但是病情不太严重的病区选择高抗/抗/感级别;偶发但基本不造成损失或者非病区可选择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级别的品种。
2、根据历年病虫发生情况选择种衣剂包衣
玉米种子是我国商品化率最高的大田作物之一,90%以上的种子在出厂前已经包衣,所以农户在购买种子后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二次包衣。但种子公司在选择种衣剂的时候可能为了降低加工成本而使用劣质或较为廉价的种衣剂,这样种衣剂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玉米种子的种衣剂要根据品种特性和播种区域的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种衣剂产品。对金针虫比较有效的是用氟虫腈包衣,但随着氟虫腈的禁用,噻虫胺就比较适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