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患病率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随着强效、安全的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和物理治疗等新疗法的问世,给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显著进步。
一、甲真菌病的定义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甲真菌病患者的甲板可以表现为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钩甲以及甲沟炎等。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俗称“灰指甲”。
二、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我国各地综合的病原学调查中显示皮肤癣菌约占65%-70%左右;酵母菌约占10%-30%;其他霉菌所致感染约占3%-12%。
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79岁人群患病率为18.2%,而19岁以下者仅为0.7%。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趾甲多于指甲。免疫受损状态,如罹患糖尿病、HIV感染、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都是导致甲真菌病的易感因素。其他易感因素还包括甲外伤、罹患足癣、穿不透气的鞋等。
三、主要治疗药物-外用药1阿莫罗芬属于吗啉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成麦角固醇中的两个关键酶,使次麦角固醇堆积于真菌细胞膜中,而麦角固醇大量减少,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真菌死亡。
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皮肤癣菌最敏感,念珠菌属对其敏感性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对其他霉菌的敏感性亦不一致。2环吡酮胺环吡酮胺进入真菌细胞主要影响线粒体酶和细胞生长的多个代谢过程,使真菌大分子(例如蛋白和核酸)的合成减少,可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渗,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
环吡酮胺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其他霉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同时具有穿透指(趾)甲的能力。
四、主要治疗药物-口服药口服用药主要适于外用药物治疗的甲真菌病以外的各临床类型,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1特比萘芬特比萘芬属于烯丙胺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鲨烯环氧化酶,使鲨烯在细胞中蓄积而起到杀菌作用。
治疗方法:推荐连续疗法,成人剂量mg,1次/d;疗程一般指甲真菌病为6-9周,趾甲真菌病为12-16周。
特比萘芬不良反应发生率近10%。
2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膜色素P氧化酶介导的麦角甾醇的合成发挥作用。多项国外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国内上市后大量临床经验总结显示,伊曲康唑对皮肤癣菌、念珠菌和其他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均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治疗方法:推荐间歇冲击疗法,成人剂量mg,2次/d,脂餐后即服或餐时服用,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一般手指甲2-3个疗程,足趾甲3-4个疗程。
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7.1%。
3氟康唑作用机制与伊曲康唑相同。氟康唑对于隐球菌、念珠菌、双相型真菌和皮肤癣菌有抗菌活性;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生物利用度超过90%。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氟康唑可以快速穿透甲板,在甲板中的浓度与剂量成正相关,终止治疗后氟康唑可在指甲甲板中存在4个月,在趾甲中存在6个月。
采用间歇疗法。剂量:3-6mg/kg,每周1次。疗程:趾甲真菌病26周,指甲真菌病12周。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