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霉病是由鳃霉菌(真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体质较弱,体表有创伤的养殖鱼类往往容易被感染,此病发病快,周期短,一般的说法是在连续阴雨天后水质恶化,水质极度富营养化时,易引起这种鳃霉病。镜检可见鳃霉菌丝。
鳃霉病9~11月为流行期,但冬春低温时节也有发病。
鳃霉多发生在有机质含量较多的水体环境中,在投喂季节,随着投喂量的增加,过多的残饵粪便积累在池塘底部,残饵粪便发酵,产生过多的有机质,水质恶化,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滋生鳃霉。只能说水质恶化可能是发生水霉病的原因之一,不是必须原因。
鳃霉病症状
发病鱼的体表没有明显异常,肉眼很难观察和判定,需要镜检到有鳃霉菌存在,方可确诊。肉眼查看仅能见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局部充血,鳃丝发深红色或贫血发白色,呈“花鳃”症状,这时就可以假定为疑似鳃霉病。
鳃霉病发生后,鱼类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粘液增多,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点(花鳃),有时点状出血或充血。严重时高度贫血,鳃部或呈苍白色,或呈青灰色,
苗期"偷死"现象和"鼓眼"病与鳃霉病关系
苗期经常会出现"偷死"现象和"鼓眼"病,大多发生于鲤鱼、锦鲤和裸鲤等品种。对于水花苗"偷死"现象和鱼苗"鼓眼"病,有人分析是鲤春病*病,也有人认为是鳃霉病。
小鱼苗感染鳃霉,因为个体小加上该病具有隐蔽性,因此被诊断率不高。临床诊断时有两个特征:①背鳍后、尾鳍前、鱼背部有白点,较大的苗种肉眼可见,白点可能是血液阻塞、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②鱼苗嘴巴常张开,喜欢靠近增氧气头、感觉鱼缺氧,但水体溶氧检测充足,疑似鳃丝病变影响呼吸不够;大一点的鱼苗,可以看到在凌晨1点~5点死亡多,早晨看到较多死鱼;鱼死亡前独游,多在水表面,跳跃或翻转几次急性死亡。
水花苗"偷死"属鳃霉病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小苗患发鳃霉病,它主要表现在大小不均匀,鳃丝发黑,不采食,引起鱼苗培育成活率大大下降。鱼苗"鼓眼"属鲤春病*病的几率大得多,虽然鳃霉病有时也有"鼓眼"现象但不常见,而"鼓眼"是鲤春病*病的显象之一。
鳃霉病只对淡水鱼产生危害,可能海水不适合鳃霉菌的生长,故:海水鱼不感染、发病。
通过外用药物和氧化剂改底分解有机质、改善环境,鳃霉病可以得到控制,但当以后水体环境适合鳃霉菌繁殖后,池塘也可能再次发病。
鳃霉病防控措施
鳃霉病,目前在防治效果上还有一定的难度。鳃霉菌和水霉菌都属于真菌。水霉菌多发生于低温时节,鳃霉菌往往是在高温时节发生。但都是真菌类
1,因鳃霉菌和水霉菌均属真菌类,治疗时可参照水霉病方法施治,可用治疗水霉病药物,比如硫醚沙星全池泼洒,用量按使用说明,提前预防用药均可。
2,先使用硫醚沙星,隔天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量按使用说明,连续使用两个疗程,提前预防用药均可。
3,在治疗的真菌的过程中,可抑制真菌的产品有水杨酸,聚维酮碘,蛋氨酸碘等外用消*剂,最好是使用中草药水美净,同时使用中草药止雪肠腮康+独立清等免疫增强剂内服,用量按使用说明,修复机体的体质及抵抗力,更有利于鳃霉的治愈,提前预防用药均可。
01:00
降解氨氮套:调水+改底(臭氧底改)+调节菌相(乳酸菌+藻元素)
养鱼先养水,水肥鱼自美。养水勤改底,底净水自清。引领健康养殖,创新美好生活!
中水渔药,针对对虾,鱼类专用治疗烂身,驱虫,保肝,生物底改和各类菌种系列,可预防,可治疗,无抗,无药残。无抗绿色养殖,中药添加剂的开创者与引领者。
如果有需要购买和代理的老板,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