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细菌感染是个「永恒三角」,因为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而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较一般疾病更为困难;真菌感染也是一个「永恒三角」,且更为复杂,因为除了涉及到的病原体真菌更为特殊外,还涉及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环境因素等,影响着疾病的进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真菌感染的诊治较为困难,临床医师也容易出现一些诊治的误区。例如:自认为有一定的诊治经验,总是拿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患者的诊治经验套用于所有怀疑真菌感染的患者。当疑诊真菌感染,治疗中也存在误区,如开始治疗时首先选用氟康唑,不行就换伏立康唑,进一步换卡泊芬净,采用升阶梯疗法,而不是根据不同真菌采用不同治疗。总体表现为临床诊治中只有套路,没有思路。
近年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发布了多个真菌感染诊治的专家共识或指南,给我们以极大的指导。无论哪一部指南,在涉及真菌感染的诊断时,如果要达到临床诊断或确诊的水平,都需要有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结果,即真菌病原学检测是临床诊断或确诊的「金标准」。目前,在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中,依然主要通过临床标本的常规实验室检测如呼吸道分泌物的涂片镜检和培养(AI级证据),这是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的「基石」,即基础检查。但培养方法虽有助于提供流行病学和真菌药敏的信息,在对真菌进行鉴定时却敏感性较低。随后,真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如1-3-β葡聚糖(G)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检测(AII级证据)给临床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指标。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对真菌DNA扩增(AII级证据)和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诊断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目前更迫切需要的是认真思索这些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GM试验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在判读GM试验结果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GM是曲霉生长时分泌的一种多糖抗原标记物,是诊断早期侵袭性曲霉病(IA)的指标,特别是严重免疫抑制/粒缺患者IA的有效诊断工具。年版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制定的曲霉病诊疗指南及其他真菌感染指南都推荐GM试验作为诊断IA的生物标志物。但在判读GM试验结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折点的变迁:早期血清GM试验诊断曲霉病的推荐折点为单次0.5,年之后,建议如果以0.5为折点应该连续两次阳性,单次检测时折点应为0.7或1.0。年EORTC/MSG第三版侵袭性真菌病(IFD)指南再次做出修订:①推荐检测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浆和脑脊液中GM诊断IA;②单次血清或血浆:阈值>1.0;③单次BALF>1.0;④单次血清或血浆:阈值>0.7,以及BALF>0.8;⑤脑脊液>1.0。同时强调:不同临床标本应采用不同阈值,但不同疾病类型的阈值应该相同(如急性、慢性、变应性),成人和儿童适用相同的GM阈值。
2、抗曲霉治疗对GM检测的影响:抗真菌(能够覆盖霉菌的药物)治疗对血清GM结果有明显的干扰,可降低血清GM的诊断率。有文献报道,接受抗霉菌治疗或预防的患者GM诊断IA的敏感性为52%,未接受预防的为89%(p=0.02)。临床医生在判读GM检测结果时,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