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external)是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殖,因此该病在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的省份多见。
致病的真菌种类很多,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较为常见。当外耳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长期用抗生素液滴耳等情况下,较易受真菌感染。
与细菌感染不同,这类病症患者很少有耳痛发生。轻者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一般有耳内发痒及闷胀感,有时奇痒,以夜间为甚。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和流脓。真菌大量繁殖时,可形成团块堵塞于外耳道内。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膜覆盖有*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有状如薄膜或呈筒状的痂皮,除去痂皮后见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
若将清除下的痂皮作涂片,加1~2滴10%氢氧化钠(钾)液,显微镜下可查见菌丝和孢子。亦可作真菌培养检查。
保持外耳道干燥外耳道进水后及时用棉答拭干。外耳道瘙痒或有少量分泌物时,可滴入4%硬酸乙醇溶液(该溶液对皮肤有轻微的刺激性,不宜长期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和激素。
行清创术清除肉芽坏死组织脓液,用1%-3%水杨酸乙醇溶液或1%~2%麝香草酚乙醇溶液涂耳。也可用制霉菌素喷于外耳道或涂用咪唑类广谱抗霉菌药。根据真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