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瓜栽培面积已达到.3万公顷,占全国蔬菜面积的10%。然而每年受病害感染而导致*瓜减产的面积就有20%~30%,严重时损失高达50%~60%,甚至绝收。因此,防控*瓜病害是种植户们增产增收的关键!
下面,小蔬总结了*瓜常见的21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果腐病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越冬菌产生孢子引起花或幼瓜发病。
病部产生的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病菌腐生性较强,只能由伤口或生活力衰弱的部位侵入。
18~25℃,相对湿度90%以上,弱光,是发病适宜条件。管理粗放,生长衰弱,伤口多时病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
2、推广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密度适宜,及时绑蔓,加强放风排湿,降低湿度。
3、施足农家肥,注意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4、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农事操作时要精心,尽量避免碰伤瓜果。
2灰霉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
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易发病;春季期间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湿度,适时放风,提高棚温。2、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3、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保护地腐霉百菌或百异菌等烟剂烟熏。
3软腐病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靠接触传播蔓延。
早春温暖多雨或夏季连阴雨后骤晴,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早时,易发病;
连作地,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壤黏重,偏酸,栽培过密,透风、透光性差,施肥过多,植株生长过嫩,虫伤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2、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田间侵染。3、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消*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4、采收时轻拿轻放,减少伤口;采后贮藏在低温冷藏库中。5、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冷却催芽,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浸种4-8小时后,洗净催芽。6、发病前,喷洒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倍液,隔7-10天1次,连防2-3次。
4黑星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于田间土壤中或附着于架材、大棚支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病菌可直接侵害幼苗。
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7℃,相对湿度为90%,但温度9-30℃,相对湿度85%以上都可发生。
病菌主要从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直接穿透,或从气孔和伤口侵入。
温度低、湿度高、结露时间长,最易发病;重茬,种植密度大,光照少,通风不良,肥料少,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加强田间管理,升高棚室温度,及时通风降低湿度。②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冷却催芽,或用80%多菌灵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或可用多菌灵处理土壤后播种,大棚可用硫磺粉熏蒸消*。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40%氟硅唑乳油0倍液,或20%腈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1次。保护地可用百菌清等粉尘剂或烟雾剂烟熏。
5绵腐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腐霉菌是一类弱寄生菌,但有很强的腐生能力,普遍存在于菜田土壤中、沟水中和病残体中,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病菌通过灌溉水和土壤耕作传播。由于它的寄生力很弱,一般不能侵染未成熟的无伤瓜果。
一旦瓜果成熟,特别是贴近地面的部位,表皮又受到一些机械损伤或虫伤时,病菌就可以从伤口处侵入,侵入后其破坏力很强,因其能分泌果胶酶使细胞和组织崩解,瓜果很快软化腐烂。
一般地势低、土质黏重、管理粗放、机械伤、虫伤多的瓜田,病害较重。高温、多雨、闷热、潮湿的天气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高畦深沟种植,雨后积水排水,避免大水漫灌;配方施肥,防治偏施氮肥。②种子消*: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浸种后催芽。③发病初期喷: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重点喷地表。
6菌核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萌发出子囊盘,待子囊孢子成熟后由子囊喷雾释放,成为当年的初次侵染源,萌发的子囊孢子,多从寄主下部衰老的叶和花瓣侵染,使其腐烂、脱落。
温度20℃左右,湿度98%以上发病重。
保护地*瓜放风不及时,灌水不适时、不适量,连作地,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深翻土壤,灌水闷棚1个月,可减少田间菌源。2、地膜覆盖高畦种植,勤中耕,松土,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3、种子处理: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把菌核烫死,然后移入温水中浸种。或用10%盐水漂洗种子2-3次,可除掉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或用种子重量0.4-0.5%的50%异菌脲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4、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配方进行防治: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倍液。
7褐斑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种子可带*。
病菌可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初侵后形成的病斑所生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向周围蔓延。
病害以25~28℃,饱和相对湿度下发病重,昼夜温差大加重病情。
植株衰弱,偏施氮肥,微量元素硼缺乏时发病重,磷钾肥有减轻病情的作用。
防治方法:
1、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2、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
3、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硼肥。
4、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
5、种子消*:用55℃温水浸泡*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后冷却催芽。
6、发病初期,及时喷: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倍液,或75%百菌清倍液,5-7天一次,连喷3次。
8枯萎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随寄主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
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助带菌种子和带菌有机肥,田间近距离传播主要借助灌溉水、流水、风雨、小昆虫及农事操作等,从伤口或不定根处侵入致病。
发病适宜土温为20-23℃,低于15℃或高于35℃病菌受抑制,在40℃以上,病菌几天就可全部死亡。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感病。
连作,低洼潮湿,水分管理不当或连绵阴雨后转晴,浇水后遇大雨,土壤水分忽高忽低,幼苗老化、连作、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蔬菜根结线虫皆易诱发并可以加剧该病的发生;
有机肥不腐熟、土壤过分干旱或质地黏重的酸性土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
1、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2、加强田间管理,*瓜拉秧时,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菌源。3、增施有机底肥,结瓜期应分期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配合施用磷肥和钾肥。4、加强管理,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适当多中耕。5、种子处理:用高温干热处理法消*,或2-4%漂白粉液浸种30-60分钟,或用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7.5ml/kg种子拌种。6、苗床处理: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对细沙,播种后均匀撒入苗床作盖土,或用倍液对苗床进行喷施。整地或播种时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与细土配成药土后撒施于床面。7、易发病区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灌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倍液,或30%恶霉灵水剂倍液,或2%恶霉甲霜水剂-倍液,每株灌ml,视病情隔7-10天灌1次,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9腐霉根腐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病菌在田间主要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发病适温25-30℃。主要通过根部伤口侵入,土壤黏重,透水性差,地温较低,棚室栽培遇有连阴雨天或经常大水漫灌容易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采取覆膜栽培;高畦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湿度。2、定植前,用64%恶霉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根,或拌药土撒在定植穴中。3、发病初期,及时拔除发病植株,在病穴周围撒施石灰,并选用以下药剂防治: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倍液,或6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倍液,或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倍液及生根剂交替灌根处理,每株-ml,5-7天1次,连灌3-4次。
10斑点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
南方温暖地区,*瓜周年生产,病害无明显越冬期。条件适宜病菌即形成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高温潮湿有利于发病。
4~5月份温暖、多雨天气易发病。长期连作,地势低洼,或田间积水或植株郁蔽,偏施氮肥等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菌源;增施有机底肥,避免偏施氮肥,配合施用磷肥和钾肥;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2、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苯醚嘧菌酯悬浮剂-倍液,7-10天一次,连防2-3次。
11黑斑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或豁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可直接侵入叶片,条件适宜时3天即显症,很快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坐瓜后遇高温、高湿该病易流行,特别是浇水或风雨过后病情扩展迅速,土壤肥沃,植株健壮发病轻。
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清洁园区;翻晒土壤,采取覆膜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湿度。2、种子处理:播前用55℃热水浸种15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发病初期,选用以下药剂防治: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代森锰锌每季只能用一次,防止锰离子超标。
12疫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土杂肥中越冬,主要借助流水、灌溉水及雨水溅射而传播,也可借助施肥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
发病后病部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助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8-30℃。
雨季来得早,雨量大,雨天多,该病易流行;浇水过多,土质黏重,不利于根系发育,抗病力降低,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重茬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种抗性品种;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覆盖地膜;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植,合理控水;发现中心病株,拔除深埋。2、土壤处理: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药土或喷淋苗床。3、种子处理:用72.2%霜霉威水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种半小时后用清水浸种催芽,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也可用3.5%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每50kg种子用药-ml,对水l-2L,快速搅拌,使药液拌到种子上,然后摊开晾干后播种。4、发病初期,选用以下药剂叶面喷雾和根部浇灌齐下: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2%霜脲腈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倍液,连用2-3次。
13猝倒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
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
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
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漫灌。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严防瓜苗徒长染病。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苗床处理:用38%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15%恶霉灵水剂制成药土,上覆下垫。4、发病初期,及时拔除发病植株,选用以下药剂防治: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倍液,或64%恶霉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每隔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成片死苗的地方,可灌根。
14蔓枯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温室、大棚棚架上越冬。翌年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
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20-25℃,最高35℃,最低5℃,相对湿度85%以上时发病较重。
保护地栽培通风不良,种植密度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时发病重。
露地栽培时,北方夏、秋季,南方春、夏季流行。
连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或徒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2、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直播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0倍液,40%苯醚嘧菌酯悬浮剂-倍液。
15白粉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南方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侵染。
该病喜温暖湿润、耐干燥,适宜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25%—85%均能发病,高湿情况下发病较重。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发生严重。
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是高温高湿和高温干旱交替出现,又有白粉病病源时很易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在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的地块种植;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2、在*瓜白粉病发病前期或未发病时,主要是用保护剂防止病害侵染发病。定植前,晚上密闭温室,采用硫磺粉和锯末屑混合点燃熏蒸一夜。3、发病初期,可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42.8%氟菌肟菌酯0-0倍液,或35%氟菌戊唑醇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
16炭疽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主要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上在土壤中越冬,叶可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骨架上存活,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气流传播侵染。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气温在24℃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一般高温高湿、地势低洼、大水漫灌、排水不良、通风不良、氮肥过多、植株衰弱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处理,可用福尔马林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冰醋酸倍液,浸种20—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2、栽培选择排水良好的瓜田;施足基肥,增施钾磷肥;注意通风排湿。3、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0倍液,或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1-2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倍液。
17细菌性角斑病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种子或病残体带菌越冬,通过风雨水流传播侵染。
一般为系统性发病,即一株*瓜从下部到中部都有症状,且随着叶片增多,病叶增加,病原可在维管束内移动。
适宜温度20-28℃,相对湿度大于70%,所以棚内湿度大,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有利于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壮苗;选择无病田种植,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病叶,烧毁;注意避雨,通风控湿。2、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倍液,或45%代森锌水剂倍液对水喷雾,连防3-4次,交替喷施。
18红粉病
该病是真菌性病害。
以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侵染。
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所以该病在春季温度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大棚或温室里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一般在3株/亩左右;适时绑蔓,及时整枝,摘除病、老、*叶和新发侧枝;合理灌溉,及时通风,降低湿度。2、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或40%苯醚嘧菌酯悬浮剂-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兑水喷雾,每7-10天喷洒一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19霜霉病
该病是真菌性病害。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传播。
病害在田间发生的气温为16℃,20—24℃适宜流行。
病菌孢子囊在日平均气温为16℃开始发生,在日平均气温在18—24℃,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迅速扩张。在多雨、多雾、多露的情况下,病害极易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种抗性品种;瓜地要选地势高,排水较好的地块;控制施用氮肥,加施磷、钾肥;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通风透气降低湿度;在病害发生后,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且可实行“高温闷棚”,即上午10点浇水,中午不通风,让棚内温度保持在42-44℃,2小时后逐渐通风降温,可有效抑制病害。2、在温室,浇水前或浇水后一定要喷药;露地,在雨后一定要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3、发现病株后可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7%烯酰唑嘧菌悬浮液-倍液。
20靶斑病
病原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病菌侵入经潜育6~7天后发病,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5~27℃,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也有利于发病。
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
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例如灌后遇雨。
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要争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策略。
防治方法:
1、种子消**瓜靶斑病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可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至60℃热水中浸种10至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至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至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2、加强栽培管理,适时轮作发病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控制空气湿度,实行起垄定植,地膜覆栽培,于膜下沟里浇暗水,减少水分蒸发,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湿度条件。3、可选药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
病*病
*瓜种子不带*,靠桃蚜、棉蚜传*。
桃蚜、棉蚜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每当春季发芽后,开始活动或迁飞,成为传播此病主要媒介;汁液摩擦也可传*。
发病适温20—25℃,气温高于25℃多表现隐症。
高温、干旱、日照强的气候条件下,缺水、缺肥、杂草多的管理粗放地,蚜虫发生严重,植株的抗病能力弱,所以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注意种子和苗床土壤消*(0.1%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浸种消*);育苗时可用遮阳网降温、遮光;利用防虫网阻避蚜虫;远离病害株;控制施用氮肥,加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通风透气降低湿度;在病害发生后,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2、及时防治蚜虫,可选药剂:20%啶虫脒可溶粉剂0-7倍液,或48%噻虫啉悬浮剂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0-0倍液喷洒。3、发病初期可选药剂:2%宁南霉素水剂倍液,或植物病*疫苗期在苗床-倍液喷雾,或20%吗啉胍乙酮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洒防治。来源:长江蔬菜